近,北京市发布了《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行动方案》及北京市加强中小学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二十条措施,明确将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从每天1小时增加至每天2小时. 这是为了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,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采取重要举措.
根据新政策,基教育阶段学校将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,小学每周至少5节体育课,初中每周4至5节,高中每周3至5节. 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挤占体育课,课外锻炼管理系统确保学生每天在校内外各参加1小时以上体育锻炼。
到2022年,北京市中小学将配齐配强体育教师,提供更充足体育课程,改善学校办学条件。同时,课外锻炼管理系统将建立起教学、训练、竞赛体系,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,明显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.
目标定在2030年,北京市要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全面达到《健康2030》规划纲要要求,并保持全国领先. 到2035年,北京市将形成多样化、现代化、高质量学校体育体系,推动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一体化发展。
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各区各学校将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,合理构建体育课程体系,从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爱好. 同时,鼓励学校积极发展特体育教育,使学生普遍参与体育运动.
学校每天将安排至少25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,没有体育课当天还要安排不少于45分钟课外锻炼时间。此外,课外锻炼管理系统学校"三点半"课后服务也将更多地用于学生自主开展体育活动,确保学生每天在校内外各参加1小时以上体育锻炼.
学校还将利用课间、课外体育活动等方式,帮助学生加强体育锻炼,养成良好运动习惯. 鼓励学生每天通过简便易行运动项目,如跑步、跳绳、球类运动等,开展丰富多彩体育活动. 每天在校内参加中等及以上强度体育锻炼时间将达到1小时以上,每周至少进行3小时高强度体育锻炼,包括肌肉力量和骨骼健康练习.
此外,学校还将广泛开展班级、年级体育比赛,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全员参与综合运动会或体育节. 各区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,市级则每年举办中小学生体育竞赛活动。
通过这些举措,学校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,使体育活动成为学生生活重要组成部分. 同时,全体教师也将提高体育素养,积极参与体育活动,为学生树立榜样。
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延长是对学生身心健康重视,也是为了培养更加全面发展人才. 希望通过这一政策实施,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更多体育锻炼机会,健康快乐地成长. .